行业资讯
什么是痔?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故民间有“十人九 痔”之说。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均称为子痔。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及其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
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
痔的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初起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可表现为手纸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停止。出血呈间歇性,饮酒、疲劳、过食辛辣食物、便秘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2.脱出:随着痔核增大,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不及时回纳,可致内痔嵌顿。
3.肛周潮湿、瘙痒: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发湿疹,瘙痒不适。
4.疼痛: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5.便秘:患者常因出血而人为地控制排便,造成习惯性便秘,干燥粪便又极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而出血,形成恶性循环。
内痔的分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
什么是息肉痔?
息肉痔是指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息肉多数为腺瘤性。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称息肉病。部分患者可以发生癌变,尤以多发性息肉恶性变较多。